第三章 需求分析
1. 需求分析的描述工具有哪些?
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判定表、判定树、结构化自然语言、层次方框图、Warnier图、IPO图和需求描述语言等。
2. 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准确定义未来系统的目标,确定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系统必须做什么。
3. 怎样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要经过哪些步骤?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的过程也就是数据流图的分解过程。
4. 什么是结构化分析?它的结构化体现在哪里?
结构化分析:使用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结构化英语、判定表和判定树等工具,来建立一种新的、称为结构化说明书的目标文档-需求规格说明书。
结构化体现在将软件系统抽象为一系列的逻辑加工单元,各单元之间以数据流发生关联。
5.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由哪些部分组成?
组成包括:
(1) 引言:编写目的、背景说明、术语定义及参考资料等。
(2) 概述主要功能、约束条件或特殊需求。
(3) 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
(4) 用户接口、硬件接口及软件接口。
(5) 性能需求、属性等。
(6) 其它需求,如数据库、操作及故障处理等。
6. 为什么数据流图要分层?画分层的DFD要遵循哪些原则?
分层的目的:便于逐步细化、结构清晰。
画分层的DFD要遵循哪些原则:
(1)父图与子图之间数据要平衡。
(2)分解的深度和层次达到使加工足够简单、易于理解的基本加工为止。
(3)区分局部文件和局部外部项(局限于数据流中某一层或某几层的文件和外部项)。
(4)不要把控制流作为数据流。
(5)忽略琐碎的枝节。
(6)每个数据流要有一个合适的名字,尽量使用现实系统中有具体意义的名字。
7. 系统流程图与数据流程图有什么区别?
系统流程图描述系统物理模型的工具,数据流程图描述系统逻辑模型的工具。
系统流程图从系统功能的角度抽象的描述系统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之间信息流动的情况。
数据流程图从数据传送和加工的角度抽象的描述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和数据处理的工作状况。
8.数据字典包括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
数据字典是描述数据流图中数据的信息的集合。
它对数据流图上每一个成分:数据项、文件(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加工和外部项等给以定义和说明;它主要由数据流描述、加工描述和文件描述三部分组成。
对用户来讲,数据字典为他们提供了数据的明确定义;对系统分析员来讲,数据字典帮助他们比较容易修改已建立的系统逻辑模型。
9.描述加工逻辑的工具有哪些?
判定树、判断表和结构化语言等。
